“行政機關隨便換個馬甲就出來收費。”不少人反映,行政審批項目少了,但第三方中介評估事項近年卻在不斷增設
  這些中介服務的結果都是職能部門受理審批的前提,而且環節多、耗時長、態度差、收費貴
  “官中介”有一定的壟斷性,容易形成新的“利益鏈”,截留“改革紅利”
  ■新華社記者
  徐海波 陳俊 梁建強
  安監部門指定的中介做一個“安全評價”就要20多萬元;原來行政收費數百元的項目,中介機構收費卻百倍暴漲……“官中介”漫天要價引發廣泛關註。
  行政審批在“瘦身”,但是,一些中介評估事項的增多,企業家奔波辦證暴露了“官中介”的弊病。
  政府部門收200中介收2萬
  湖北荊州一家化工公司準備上馬一個新項目,項目投資100多萬元。安監部門要求這家公司去當地一家中介做安全評價。
  公司負責人介紹,“安評”僅是指出不同建築物之間的距離要求。“然後這個距離畫幾個框框,這就要20萬。這還不包括驗收,驗收還要五六萬。”
  而這種情況並非個案,湖北利川市一家企業負責人對此同樣感受深刻:“政府部門不收費了,但指定的中介機構收費更厲害。本來政府部門機構收費200元錢能辦完的,現在(指定的)中介2萬元都做不到。”
  事實上,早在2013年8月,湖北省就在全國率先啟動市場中介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,並明確要求2014年年底前市場中介組織必須與政府主管部門徹底脫鉤。
  湖北省物價局巡視員李興詠指出,中介機構開展的一些評價事項目前沒有具體收費標準,而有些行政權力介入後,容易導致對指定中介機構收費情況缺乏制約。
  “行政機關隨便換個馬甲就出來收費。”華中科技大學陳鶴教授認為,有些行業的中介、協會行政依附性過強,這是以市場經濟之名,行行政壟斷之實。
  審批1個月中介評估5個月
  不少人反映,行政審批項目少了,但第三方中介評估事項近年卻在不斷增設。以前政府部門辦理的很多項目,現在轉移到研究院所、檢測機構甚至行業協會中。
  有調查顯示,目前第三方中介事項有30餘項,主要形式為技術性審查、評估、鑒證,包括環境影響評價、可行性研究、施工圖設計審查等。這些中介服務的結果都是職能部門受理審批的前提,而且環節多、耗時長、態度差、收費貴。
  在武漢“市民之家”政務服務中心,某房地產企業工作人員王先生,拎著一大堆材料,來回奔波在幾個部門窗口之間,為公司辦理建築規劃方面的審批證件。
  王先生告訴記者,房地產投資項目從立項到審批,整個流程需要經過10多個部門、中介及協會,要蓋近百個紅章,歷時大半年才能開工。項目土地已經拍下大半年,但是手續一直沒辦下來,現在公司所有人員都在跑“審批”辦證。“不知道精簡的到底是哪些項目。”
  準備開汽車4S店的姚先生說,他辦手續花半年多時間,其中政府部門審批用了近一個月,其餘5個月都被中介機構評估、編製報告、專家會審等環節占用。
  新利益鏈吞噬“改革紅利”
  記者調查發現,承接業務的中介機構多是由政府部門指定,打著政府購買服務的“旗號”從事具有官方色彩的工作。如許多地方的發改、經信、住建、國土、規劃等部門都有下轄的研究院所、協會及商會等組織,負責承接政府轉移的權力,甚至與行政部門一起開闢窗口對外“辦公”,讓人區分不開。
  業內人士表示,“官中介”向被審批的企業和個人收取高額服務費,有一定的壟斷性,企業自主選擇餘地較小,容易形成新的“利益鏈”,截留“改革紅利”,增加企業負擔。
 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國華教授認為,政府部門可以放下審批權力,但不能放下監管責任。對授權的中介機構也要加強管理和規範。
  “政府不能‘多一隻手’,也不能‘少一隻手’。”王國華建議,在精簡審批項目的同時,要建立完善的審批備案制,對市場活動採取事後監管,變“授權”為“監管”,更好地落實相關管理職責。
  (據新華社武漢8月30日電)  (原標題:“官中介”:換個馬甲漫天要價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c50nctf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